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 >

新三板市场吃不到“大锅饭”

来源:时间:2015-12-14

新三板市场吃不到“大锅饭”。

11 月底,新三板市场参与者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终于得到管理层明确回应。

这份由证监会发布的《若干意见》,在我总结就是“三不”、“三要求”、外带“三明确”。

“三不”就是新三板“不是过渡性市场”、“暂不降低投资门槛”、“暂不实行竞价交易”。“三要求”则是,“引入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公募基金”;“券商建立专门业务、考核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明确”则是,“明确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定位”、“明确场内分层”、“明确储架发行”等等。

那么,这么多的要求和明确,为的是什么?为建立一个更有效率的市场。

也可以说,在市场化原则上,新三板和业已运行多年的两大证券交易所有很大区别。

换言之,这是一个吃不到“大锅饭”的市场。

现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的扎堆和排队效应越来越大,但凡一家公司都声称目标挂牌新三板。

可怕之处在于,他们对于新三板的认识仍停留在两大交易所的印象之上。

有个比喻挺形象,说新三板和主板的区别在于,后者像高考,严进宽出,入学就意味着“安全落地”,虽不能保证就业,但绝大多数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

那么新三板像什么?有人说像自考,或者在职研究生或者EMBA班——入学相对容易,但能否达到你的目标——如果你真想学习并拿证的话,就得两说。

因为挂牌门槛相对较低,所以我注意到很多小微企业从一开始充满神秘感,发展到后来认为“太简单”,“没什么大不了”,似乎一挂牌就能够估值暴增、随手就可以大笔融资。

实际情况是,随着挂牌企业越来越多,少人做市、融不到资、交投不活跃的企业只能越来越多。就如此番《若干意见》,场内分层之后,更是能够看出公司之优劣,没有交易就只能被抛弃,毕竟资本要素总是稀缺的,“好钱”总是要去追“好项目”的。

另一方面,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有成本的。因为挂牌就得合规,合规就需要严格内控,比如税收成本,就会比以往高很多。在两方面压力下,我相信在2016 年,呆不住而主动提出摘牌的企业会不断出现。

什么叫“市场导向”?这就是!残酷而理性,产品本身不值钱,喊破嗓子也卖不出价。

因此,对企业而言,挂牌后就是要经受资本市场多重考验,这并不好玩。要想在市场上赢得利益,首先你得敬畏市场,尊重价值规律。

实际上,很多企业抱着吃“大锅饭”的心态就是因为市场惯性,理念惯性使然。

不少人只看到了市场之间的外在差异,但对本质区别并不理解。

说难听点,主板市场有吃大锅饭的传统,尽管也在努力改革,但“壳”的溢价仍然居高不下。但挂牌新三板就没这个“好处”,抱着吃“大锅饭”的心态来这个市场显然要吃亏。

新三板挂牌不像IPO 可以一劳永逸,需要自己不断努力,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

说到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和两个大概念需要企业家厘清认识。

首先,挂牌新三板不是IPO上市。要搞清,挂牌新三板只是让你成为“非上市公众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就我看来,存在很多有意无意、似是而非的声音,根本原因不说也罢。

这还只是个小问题。

大问题是什么?

一是在这里唯有真材实料的公司才能得到资本的认可,风投有云:“你可以亏损,但不能欺骗我。”公司有增长才谈得到股权流动,而股权流动起来才能实现公司价值的发现。仅凭某些概念,花拳绣腿就期望得到主板一样的资金热捧是不太可能的。

新三板之所以很“市场化”,就是说这里能够把创业公司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只要努力才会有饭吃,才会活得比别人好。

也只有这种优胜劣汰机制,能够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

其次,这个市场,公司的价值发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成长性是挂牌企业留在新三板市场的唯一标准。新三板不适合所有企业来挂牌,只适合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的企业挂牌。既然是成长型,那就有个过程。既然不是IPO,而是一级半市场,那就需要资本不断接力来推进企业的成长。这个“接力”就是价值发现的渐进过程。

IPO 是什么情况?往往是一步到位的估值。就像一棵苹果树,一下子把未来若干年要结的苹果价格加总之后给出一个估值。这样一来,后面进来的投资者只能投机,谈不到投资价值。新三板公司大多是小苹果树,至于结多少果子,不能一下子得到定论,因此就需要接力式的投资和价值发现过程。这需要包括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任何一方,要吃现成是很难的。

总而言之,这个市场不存在“大锅饭”,它有自己的玩法。顺带说一句,如果上了新三板最好就不要总想着主板lPO 的思路,应该更踏实地做好企业内功,这样,用不着所谓“转板”,你的公司同样可以像纳斯达克出来的那些明星企业一样在未来光芒耀眼。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