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 >

去年5家信托公司23笔项目被问责

来源:时间:2014-07-18

去年5家信托公司23笔项目被问责。

本报记者 刘夏村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2013-2014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这份首次由信托业协会组织编写的信托年度报告认为,从总体来看,信托行业风险可控,但风险防控压力增大,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处置措施,其中包括对去年5家信托公司23笔风险项目启动了问责程序。

此外,这份报告还表示,刚性兑付对信托业的负面作用渐显,对于具备条件的信托项目,应当打破刚性兑付。中铁信托副总经理陈赤认为,将现有融资类信托计划按照保本型信托、信托、附信托私募企业债三种路径进行分流,有望逐步平稳解决刚性兑付这一难题。

去年23笔风险项目被问责

前述报告认为,总体来看,信托行业风险可控,但风险防控压力增大。一是实体经济风险向信托传递,部分前些年大规模扩张的行业面临深度调整,个别产业风险显著上升,影响信托项目兑付。二是部分交易对手财务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可能难以按时偿还信托贷款。三是部分金融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未能发现交易对手涉及民间借贷、未及时发现交易对手违规担保或项目实际控制人挪用信托资金等问题。

据此前普益财富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1月20日,就有16只集合信托产品被曝出现问题,几乎每个月都有问题产品出现。格上理财的统计则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12家信托公司的15只信托产品被曝存在风险,涉及信托资金近百亿元。

针对信托风险增大这一问题,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处理措施。前述报告表示,监管部门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逐级逐笔明确风险防控责任,稳妥处置风险事件。要求信托公司对未来到期的所有项目建立台账,实时监测项目风险,逐笔明确责任人,并制定风险化解预案。二是紧盯风险变化,严控重点领域,对房地产、融资平台、矿产等风险隐患进行重点监测。三是加强风险项目问责。2013年以来,银监会对5家信托公司的23笔风险项目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责任人员和业务团队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展业限制等处罚措施。四是加强潜在风险防控。要求信托公司所有信托产品在入市前逐笔向监管部门报告,及时叫停存在风险隐患的信托产品。

而信托公司亦通过种种办法在保障兑付。对于去年被曝出问题项目的处置情况,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各家信托公司都尤其注重处理与委托人的关系,在产品出现问题后,想尽各种办法确保兑付,刚兑文化依然持续。

三路径化解刚兑压力

事实上,在当前信托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刚性兑付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2013-2014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表示,“刚性兑付”不是制度约束,而是信托业基于多种因素考虑所采取的经营策略,虽然这对制度重构后信托业的起步发展阶段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其负面作用日益显现。首先,不利于信托产品投资者的成熟;其次,不利于信托公司全面尽职管理能力的提升;最后,招致对行业风险的过度关注和不恰当猜想。

报告认为,从信托业长期健康发展角度看,信托公司必须理性对待“刚性兑付”策略,对于具备条件的信托项目,应该逐步打破“刚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认为:“随着信托产品的到期兑付,我国宜坚持信托的本质,在强调信托公司信托责任的基础上,打破刚性兑付,坚持买者自负的信托风险文化。”

中铁信托副总经理陈赤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将现有融资类信托计划按照保本型信托、信托、附信托私募企业债三种路径进行分流,有望逐步平稳解决刚性兑付这一难题。”

第一条路径是以日本信托为借鉴,按照信托公司自愿的原则,允许其为一定规模的融资类信托计划提供保本或保收益的承诺,使这部分信托计划的刚性兑付阳光化、制度化,同时配以事前审批、限制规模、提取拨备、规定一定期限、降低投资门槛等监管手段,将其规模“关”进大小适度的“笼子”里。第二条路径是将一部分无保本或保收益约定、投资者买者自负的融资类信托计划进行改造,使之升级成为真正的信托。第三条路径是将其他的适合一定条件的融资类信托计划转换为附信托私募企业债。所谓附信托私募企业债,是指企业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和转让,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券;在债券发行前,企业与受托人即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将担保物权设定给受托人,使受托人为全体企业债债权人的利益保管并行使担保物权,同时为债权人的利益履行其他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在这一产品模式的设计中,信托公司所扮演的角色从信托计划的发行主体,转化为“投资银行+信托受托人”。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