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城市需要个性 人性化服务也是建筑的灵魂。
2014年5月9日,在太原以时尚、现代著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三千渡”,一举获得有着“地产界奥斯卡”之称的国际地产大奖中“最佳高层住宅建筑奖(ResidentialHigh-riseDevelopment)”和“最佳综合体(Mixed-useDevelopment)”两项大奖。
在太原设计一座能在国际上获奖的楼盘尚属首次。“三千渡”为何能够获得国际认可,缔造他的人又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就将走近“三千渡”项目的董事总经理陈文先生。
楼盘获奖难以置信
走近陈文的办公地点我们发现,尽管装潢很简单朴素但还是有很多精巧的设计存在,如窗户边缘嵌入大理石墙面之内,给人一种干净整齐的感觉。陈文先生曾有过多年在海外留学做从业设计师的经历,他对于楼盘品质到要求由此可见一斑。
谈到获得国际地产大奖,至今陈文仍表示难以置信,“英国方面打电话来,通知我们获得两项奖,并告知正式官方通知会随后寄到。当时我很震惊,手机差点扔到地上,不相信是真的。”
陈文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奖项都应该从艺术和质量的角度出发,就像文学界的诺贝尔奖、建筑设计界的普利兹克奖等等,对于国内地产界的各种奖项,陈文有自己的观点,“我的原则是但凡花钱的我不太想参加,不是说不可以有业务上的往来,也不是说适当的商业行为不可以接受,只是奖项没有从建筑的艺术性和产品品质本身出发,纯粹的花钱买奖我没有兴趣。”
国际地产大奖在英国已有很长的历史,经过严格的评审从报名的作品中筛选,奖项划分十分明确,凸显专业性。陈文是一次在偶然的朋友推荐下参加了这次奖项的评比。没想到一举中第获得了两个奖项。陈文回忆说,“我第一次报名的时候还没有深入的了解过,获奖以后我就开始调查,真正花了好多精力跟好几个英文比较好的朋友交流,尤其是在英国的,他们说确实这个奖在英国影响力很大,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房地产类大奖。”
这次的获奖对陈文有很深的影响,“举例说我再做一个项目,我会提高要求,我是希望明年交出来的时候跟我设想中差别不要太大,完全一样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品质我会有更高的把控。”而在谈及是否会对太原本土的企业有所影响时,陈文认为会有一定影响力,因为别人会把你当做对手来真正的研究你,但是由于企业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仅仅做了这一个项目,没有形成太大规模,所以影响力是有限的。“毕竟我没法短时间内做十几个楼盘,”陈文笑道。
城市需要个性特征
家乡在湖南的陈文,在建筑业摸爬滚打了许多年头,谈到为什么会到太原发展时,陈文说,“这是一个机遇。”早在“三千渡(详情动态图库团购)”项目开始之前,陈文已经去过了全国许多地方寻找机会,光是老家湖南的岳阳市他就跑了不下二三十趟,之后还去过内蒙古通辽,江苏宿迁,山东泰安等地,但是由于有朋友在太原,这个项目也就先在太原落了地。陈文坦言,太原当时已经是他的首选,毕竟去北京做地产虽然在家门口很理想,但是市场门槛太高,几经权衡,还是选择来到了太原。陈文说,“很多时候不是机会去等待你,而是你选择机会在哪里。”
看到太原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陈文有时也感到一丝忧虑。前不久自己去了一趟西山,从西山上俯瞰太原城,却没有发现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有什么区别,自己拍照后发给微信朋友圈,大家都问这是哪里。陈文对此很感慨,“过去的中国,每座城市都很有特点,安徽的徽宅,山西的晋宅大院,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宅,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而城市风貌是这些文化特征最好的载体。而随着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化建设,现在中国的城市差异越来越小,没有了标识性,城市特征都千篇一律,同质化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陈文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西方国家相比缺乏科学逻辑可言,西方许多城市都有很强的特征和标识性,但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这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快节奏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时间深思熟虑,城市化建设人才也远远跟不上,西方几百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三十年就完成了,导致中国城市建设良莠不齐的现象非常严重,政府以土地财政和城市化建设带来的GDP贡献为主导而没有真正从城市的文脉城市人日常生活的行为轨迹来研究城市规划布局。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陈文认为还是出在人才培养方面。“因为市场对设计师有大量的需求,所以我发现好多过去不相关的学校都开设了建筑系,甚至连纺织学院都要有建筑系,这样的人才培养就是完全以市场盈利为导向,”陈文感慨,“西方培养的并不一定是优秀的建筑师而是合格的建筑师,而中国好多都是不合格的。如果我不是多年的海外游学工作经历以及在北京一家有大量机会和国际优秀建筑师合作的房地产公司工作5年的经历,很可能现在的我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建筑师。”
陈文是一个喜欢求异的人,他希望每个城市都有他的个性。这在他为项目取名上也可见一斑。当时陈文对于项目名称的要求是所有带外国味的洋名字都不要,一听就是一住宅小区的名字不要,带“国际”二字的不要,某某路“一号”“七号”“八号”等字眼也不要。如此,在众多的案名当中,最终陈文选定了“三千渡”这一名称,他解释道,“‘三千渡’这个名字有很多涵义,社区建成后会有三千户左右业主入住,主要的名字来源于这里,加上又是水边所以就有了‘渡’,而且项目地块本身被道路分成三大块,所以种种原因就起了这个名字。另外,三千渡这个名字也与延展的文化活动很搭。”
陈文表示,“三千渡”的设计当时是聘请了北京一个设计师团队来做的,具体实施上他希望建筑师不要受到太多约束,“尽管我也是建筑师,但我们只是提出一些要求,用设计任务书和口头交流来表达我们对产品和成本控制的一些诉求,而不去自行修改设计师的图纸。”谈到楼盘设计时陈文无不骄傲地说,“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中把围绕核心筒的一个大体块分成三个小的体块,不仅在平面设计上前后错位,同时在高度上也高低错落;另外,通过错位也让空间有了更多的采光面和景观视野,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直接采光。”
服务也是建筑的灵魂
对于“三千渡”这个项目,陈文付出了许多心血,就是想做出一套高品质的楼盘,他希望至少让老百姓买了之后不觉得后悔。在产品上他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在很多公共空间上面比较舍得投入,每一座楼都有一个层高5.5米的大堂宽敞大堂,一般的楼盘很小,没人做。还有就是把所有的机电管线都暗埋在墙柱中,让公共空间显得干净整洁等等。
陈文对于住宅建筑有自己的理解,“建筑的外形做得好就像人长得好;平面布局合理,公共交通组织合理流畅,这属于人的内脏器官比较健全健康;人性化的物业管理是建筑的灵魂所在,我们的物业不仅仅只是把社区的保安保洁工作做好,社区安全和干净是起码的,除此之外,更希望注入很多人性化的服务。”为了做好物业管理,陈文没有雇用其他的物业团队,而是自己创建了自己公司的物业管理团队,目的就是为了精益求精。陈文还构想在未来能有一个五千平米的社区商业,方便居民生活;做一个儿童看护中心,在年轻夫妻想去享受二人世界不想带着孩子的时候可以免费小时托管;将来的会所里面还会有一个小规模的美术馆,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当代艺术展览;做一些读书会,请一些好书作者和读者见面等等。“这会给小区的居民带来什么我不知道,但我坚信这是一种气质的培养,时间长一点又会与众不同,这是我坚信的”,陈文描述道。
对于未来陈文有许多想法,肯定会在太原以及周边地区发展,有机会也希望回到北京挑战自我,但是对“三千渡”,陈文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我会在太原这个区域深耕,耕耘好这个小区的同时,寻找更多的新项目机会。”
“期货大王”亏了此前21次平仓无一失手赚了近8亿。...
口子窖监事套现4000万上交所谴责:数量巨大情节严重...
大华股份迎来美国大学MBA中国行首访。近日,由31人...
监管层出手清理门户;周三能否迎来大变盘?。A股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