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产 >

北京学区房改革的地震余震还在波及

来源:时间:2021-07-28

“大胡子说房”视频号已经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后续最新楼市动态将第一时间在视频号更新

北京学区房改革的地震余震还在波及。

北京学区房改革的地震余震还在波及

温州前几天下发文件称,严禁炒作学区房、恶意哄抬房价。

掐指一算,今年以来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厦门、成都、大连、南京、合肥、太原、温州等13城出手整治学区房乱象。

频繁的动作,耐人寻味的信号啊。

忍不住喊一句:天价学区房,极可能卒于2021年。

如果你的认知还跟不上政策释放的信号,你可能就是天价学区房的最后接盘者。

别小看政策的力量,也别高估学区房的价值。

所谓天价学区房,你刨开根去看,不就是人为挖的坑吗?

既然能挖,就能填,现在政策就想来填坑。

北京西城区多校划片,实际上就是以前买房子100%读重点小学,现在多校划片降低了入学的比例,你当初多花的200万,其实就是想购买一张学票,但现在读得到200万就值了,读不到,200万就亏了。

所以赌的就是你父母敢不敢为孩子的未来教育,豪赌一把了。

事实是什么呢?家长是愿意的。

北京西城区划片早在2020年4月30日就已出台,即自2020年7月31日后在西城区购房将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入学。

按理说政策早就出台,家长应该谨慎,可自2020年7月31日以后,西城区的房价仍呈上升趋势,并且在今年3至6月迎来成交小高峰。

哪怕多校划片降低了读重点学校的概率,但楼市热度依然没降。

多数家长的心态是只是降低概率,不是完全割断,只要有50%的机会能入读名校,也有家长愿意搏一搏。

因此当下西城区的德胜、金融街(000402,股吧)、月坛虽然有出现降价出售,但只是市场少例,多数业主还是稳定观望态度。

不买=没机会,买了=有机会。

当你把教育当做商品标价买卖的时候,自然是价高者得。

这笔账家长们心里都有杆秤,所以真正给天价学区房降温的终点,一定不是多校划片。

看看杭州,杭州走的是两步棋。一步是降低中考难度,一步是分配生制度,中考难度降低,就是让学霸发挥不了优势,普通的学校也能考出不错的分数。

全员高分,根本体现不出所谓名校优势。

分配生名额以后按照每个学校的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发放名额,普通学校也能上重点高中,甚至比重点初中上重点高中的概率越高,那些传统中考名校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从而掐断天价学区房的路子。

别说,杭州这套比北京多校划片要狠。

杭州这次中考成绩出炉,很多公办学校也出了高分。

之前民办小学把公办学校狠狠按在地上摩擦,现在两者差距反而是越来越小了,家长对民办名校的追逐热度一定会有所下降。

以前是高价买学区房,上优质民办,还送孩子去补习班刷题,现在回归价值,你花100万买的房花10万报的补习班,最后成绩体现上并没差多少。

直接浇灭那些追逐成绩的家长的热情,打破教育界的内卷。

义务教育阶段,本就不该用财富去衡量和定义。

这才是义务教育该有的公平!

穷人家哪有能力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学区房呢?穷人家的孩子又哪有钱学艺术、报补习班呢?

所以现在才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而且已经从物质差异体现到了教育差异上。

明码给教育标价,这绝不是教育的初衷。

如何打破困局,我最期待的还是上海教师轮岗制。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质量优质,2019年深圳中学发布的拟聘教师名单中,所有都是硕士学历,以清华北大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为主,还有国外顶级大学的博士毕业生。

所以深圳中学才牛逼啊,老师牛逼,能教出牛逼的学生,而为了让孩子成为牛逼的孩子,家长就会花天价买房子。

这个闭环就出来了:

老师牛——学生牛——学区房贵——家长买——生源好——学区房更贵。

可怕的是,学校和老师已经够牛了,这些家长还能另外花钱给孩子上补习班。

天价学区房的背后,牛逼的师资力量绝对套不了干系。

既然影响大,那就改革,否则教育产业化之后,必然就是穷得更穷,富的更富。

不管教师轮岗制的执行难度多大,但如果有财政补贴的力度,实现概率还是很高的。

实际上早在20世纪末就实行“区域轮岗”制度来平衡教育。公立学校教师每隔几年就被调换到其他城市,就是为了避免单个学校教育质量突出。

如果我们也能做到教师轮岗,再同步叠加中考难度降低和多校划片,就能彻底改变教育依赖房子这件事,那么天价学区房的崩盘又还会远吗?

教育公平能不能实现,就取决于政策到底能改得多彻底。

所谓天价学区房,不过是父母拿着几百万买一张单纯的学票,但这种买卖规则一旦改变,天价学区房不过就是天价老破小,最终无人接盘。

当前核心城市已经开始教育改革,学区房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在局势不明朗之前,天价学区房请暂缓买入。

其实最后想给大家升华一下,我们现在口口声声、心心念念喊的教育公平,实际上不是说教育均等化,而是追求规则公平,哪怕我们明明知道带来的结果是不平等的。

我们要的只是在规则上的平等,视人为人而已。

以前我们说寒门出贵子,但近几年大家应该也发现寒门再难出贵子。

马太效应开始越发强烈,社会里上下阶层流动性越来越难。

以前拼努力,现在拼先赋,拼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

你再努力,不如别人父母买房买得早。

所以才有内卷和躺平,所以才有不敢结婚,所以才有不敢生育。

但现在绝大多数的教育分配规则,基本是绑定在房子上的。

深圳很典型,多数区域按照先类别后积分的方式,类别是什么,就是有房有户口和无房无户口的差别。其中有房和无房的差异分数最大。

深圳宝安区,虽然不按类别,统一按积分入学,纯分数排名,可有房有户口基础分105分,无房有户口(本区)基础分95分。差异就是10分,这10分怎么补,按居住年限补,满1个月居住0.1分,10分就是100个月,那就是8.3年。

那就是你和你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就必须找到一个愿意给你办租赁凭证的房东,并保证8年期间房东还不把房子卖掉,同时你还要能一直住在一个地方,直到你孩子上小学。

你觉得这个概率高吗?

很多人说核心还是好学校少,蛋糕不够分,做大蛋糕最重要。

但其实你再认真想想,蛋糕哪怕做大了,也依然会有贵的蛋糕和便宜蛋糕的区别把,用料不同,蛋糕定价也不同,所以真的是蛋糕不够大?还是分蛋糕的规则一开始就有偏颇?

这个问题,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思考。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