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产 >

中泰梁中华发了篇报告 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起通胀

来源:时间:2021-07-28

央行还是没有降息!

6月22日,央行官网发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与5月份相同,至此,LPR连续两个月都没有调整了。

中泰梁中华发了篇报告 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起通胀

自从去年8月份贷款基准利率被LPR取代后,每个月LPR都会有新的报价,分为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一般在20号上午发布,这次因为20号是周末,递延到了周一22日发布。

回顾一下今年央行降息的路径。

2月份,1年期下调10BP至4.05%,5年期非对称下调5BP至4.75%。

4月份,1年期下调20BP至3.85%,5年期非对称下调10BP至4.65%。

5月份,不动。

6月份,还是不动。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在所有人都紧盯央行能把放水进行到何种地步时,央行突然在4月份刹车,连续2个月如同老僧入定一般,掀桌子不玩了!

01

其实,市场对“不降息”是有预期的。

在6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为 2.95%,与 5月持平,这是MLF利率连续2个月保持不变。

一般来说,MLF只要不变,LPR就不会变。

要理解LPR报价的变化,一定要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央行负责制定政策利率(OMO逆回购利率、MLF利率)——传导到银行间市场(DR007)——

最终到实体的存贷款利率(LPR)。

显然,降息链条是从源头的政策利率开始推动,上游没有水,下游就不可能有水。

回到本次“不降息”的逻辑:

OMO逆回购利率不动,紧接着15号的MLF利率没有动,今天的LPR报价当然也不会动。

此外,6月份MLF有7400亿要到期,央行只续作了2000亿,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央行觉得,现在市场里的水够多了,不需要再放了!

此外,上周的国常会上,只提了降准,

并没有提降息。

会议原话是:“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信证券明明指出:若降准近期快速落地,更大概率是定向降准,降准幅度预计是0.5个百分点。

多数情况下,只要国常会提到降准,两个星期内,央行就会有降准措施出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02

央行目的是什么?货币政策真要转向了吗?

不可能。

之所以选择连续两个月按兵不动,是为了打击“金融空转套利”。

啥叫金融空转?

这并不是一个稀奇的名词,在2017年,银监会曾发过一个46号文,把空转分为4种,即:“信贷空转”、“票据空转”、“理财空转”、“同业空转”。

在2015-2016年,历史背景跟2020年很相似,同样是降准、OMO政策利率下降、MLF利率,银行间资金成本极低,那时候还有刚性兑付,曾发生过这样的现象:

银行的自营业务,去投资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又去购买中小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中小行发行存单之后,再去购买同业理财。

限于篇幅,就不再介绍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了,但各位应该能看明白:

市场里的水越来越多,这一圈转下来,却都让金融机构占了便宜,实体经济一点都没沾到光。

今年也不例外。

随着央行闸门打开,货币空转套利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比如,企业拿着银行的低息贷款,不去好好经营主业,反而去投资、买房、买理财了。

4月份至今,楼市里一片狂热情绪,深圳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还没平息,杭州、南京等地的“万人摇”又悉数登场,新房投机成风,二手房成交激增。

另据报道,近期北京银保监局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一些企业一边从银行获取贷款资金,一边把资金拿去买理财、结构性存款,或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

03

更显著的现象,是“高存高贷”!

根据天风固收孙彬彬的测算,在3-4月份那样的宽松环境下,企业通过短贷、票据、短融购买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的套利空间近200BP,大中型上市企业的套利空间甚至接近250BP。

资本永远是追逐利润的,

更别提这样的无风险套利了。

银行有业绩考核和任务,高息揽储成了家常便饭,企业也不是傻子,用低利率获得票据融资,再将资金投向高息理财,银行和企业心照不宣,金融空转的现象由此加剧。

数据显示,3-4月份,新增单位结构性存款1.06万亿,去年同期仅为997亿元,超季节性新增规模近9613亿元。

看到了没?

结构性存款2个月时间暴增了10倍!

再这么任由资金在楼市、银行理财里空转下去,必然会造成经济“脱实向虚”。

发出来的货币,成了投机客们的饕餮盛宴。

高层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5月份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记者会上,总理特别强调了“如果放水过多则会造成套利和混水摸鱼”。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6月2日表示:“金融机构要防范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比如说资金的空转,现在利率比较低,

要防止出现资金的套利等。”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遏制套利?

现在楼市成交量狂飙,是3-4月份放的水,开始泛滥了。

结构性存款大增,也是前几个月降准、降超额准备金、降MLF、降LPR造成的结果。

这样看来,

遏制金融空转、资金套利的办法很简单:

把水龙头暂时关小点。

水变少的同时,把结构性存款规模给压下去,打破刚兑,压降存款利率,封住资金流向楼市的口子。。。。

宽松的方向不会变,节奏放缓一下,下半年再接着搞。

这就是央行突然踩刹车的原因。

04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央行的政策定力。

今年以来,全球降息潮蔓延,根据德意志银行的计算,在经历2年变动不大的停滞期后,2月底以来,G10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了4.5万亿美元,总额累计已超过20万亿美元。

为应对疫情,全球央行目前已宣布规模9万亿美元的刺激措施,是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所采取措施的2倍。

美银美林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8周,各国央行平均每小时购买了24亿美元的金融资产。

国外的印钞机已经毫无下限了!

我们能这么干吗?

印钞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啊!

陆家嘴论坛上,郭树清不无感触的说:

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听听,仔细听听,如果央行像外国那样不分白日昼夜的印钞,最终的结果是是什么?

拿着资产的有钱人,会加速、加速、再加速收割勤劳上班的工薪族。

教科书告诉我们:

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流动性泛滥(银行手里的钱越来越多)——短期利率下降(1年期LPR)——长期利率下降(5年期以上LPR)——资产价格上涨。

过去10年,我们重复了太多次这样的轮回,以至于买房成了国人的信仰,这道题是无解的。

05

日本也走过这条路。

中泰梁中华今天发了篇报告,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起通胀。

1,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策利率降至0后,陆续进行了量化宽松、购买风险资产、收益率曲线控制等几乎所有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非常差,工资涨幅远远跑输了通胀。

2,大量的货币停留在金融体系内空转,2019年底时,日本企业留存收益达到了479万亿日元,占企业总资产的27.9%,而这部分货币又被企业存回了金融体系。

图示来自中泰证券梁中华

3,日本从2010年10月加码宽松,10年来,经济增长平均增速仅为1%,日经225累计上涨了145.2%,年平均涨幅竟达到了15.6%!

资金套利空转、资产定价持续上升、阶层固化、民粹。。。

很熟悉的剧本,对不对?

我们不能让这些事发生,

也可以说:

不能太快的发生。

因此,4月份以来,市场里高呼宽松的声音不断,央行还能保持政策定力,难能可贵。

坚持不降息,

这是一种执拗、甚至有点无奈的坚持。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