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 >

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基数

来源:时间:2016-06-06

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基数。

昨天发布公告称,自今年7月15日起,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举将给予商业银行更多流动性管理的自主权。

>>事件

平均法存准考核进一步完善

央行公告指出,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每次存款准备金的变化似乎都是货币政策的变化,不过,此次存款准备金改革却不再简单是一个货币政策,而更多的是对金融机构考核的变化。

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指出,此举意在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事实上,央行去年曾经对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自2015年9月15日起,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即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影响

弱化季末存款时点效应

记者从银行了解到,在央行去年9月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办法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是时点法考核,即每月的5日、15日、25日的时点缴纳存款准备金,根据每月月末、每月10日和25日的存款基数,实行原则是多退少补,但是这种方式导致机构缴纳存款准备金之前流动性就会发生较大的波动,特别是市场利率会突然上升。2015年9月,央行实施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将存款准备金考核公式的分子由时点数改为期内算术平均值;此次调整则是将分母也由时点数改为平均数。

联讯证券研发总监付立春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受监管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在整个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控角度都是一个关键指标,原来的考核方法容易造成为了达标而集中吸收存款的操作,客观上也造成了市场的波动和监管的失准,平均法考核可以弱化季末存款时点效应,使监管更加准确和有效。

银行流动性自主权加大

付立春坦言,现在整个银行系统的经营压力和业绩压力比较大,在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银行的监管标准,可以变相释放更多的资金量,从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认为,这相当于央行给银行发信用卡,准备金可小幅透支,万一真遇到意外的流动性需要,可以先把存款准备金支付出去,然后在后面几天抓紧筹钱,使这一旬内的日均存款准备金达到要求即可。王剑表示,银行超额准备金需求下降,预计银行间利率下行,银行资产收益率略提升,“两率”市场化或导致存款波动加大。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新的日均考核基数可以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的流动性自主管理权,在维持期内,中间有一段时间可以突破,只要整个日均达到标准就可以了,更多的灵活性就交给了商业银行,这也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方向。当然,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方面自主性更多,也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好总体的平衡和测算。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