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IPO二次重启:企业投行PE同叫苦 发行费最高7000万

来源:时间:2014-06-12

IPO二次重启:企业投行PE同叫苦 发行费最高7000万。

IPO年内二次重启,新股发行有望常态化,但已没有想象中那样有利可图。

新股上市之际,本是企业、PE、投行的“收获”之时。但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各参与主体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叫苦之声倒是不少。

一位正在操作IPO项目的PE人士昨日对本报表示,过长的项目周期大大降低了投资收益率,对项目公司而言也有些“贻误战机”: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并没有拿到资金。

与此同时,去年因IPO暂停,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收入几乎为零,近日IPO开闸,眼看数千万的承销费用即将落袋为安,投行人士却表示有诸多无奈。北京一位正在等待IPO项目批文的券商投行部高管对本报说:“现在投行业务越来越难做了,几乎没什么钱赚,项目周期大大拉长导致业务成本激增,压缩了利润空间。”

企业抱怨融资贵、投行抱怨利润小、PE抱怨收益低。有业内人士分析称,IPO排队企业的持续积压,新股发行通道长期不畅,似乎已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企业的“天价账单”

对于企业而言,目前的融资环境下,无论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是又难又贵。对于计划上市融资寻求更大发展的企业而言,过高的中介费用往往成为其抱怨融资贵的一个原因。

本周一,10家企业顺利拿到证监会下发的新股首发核准批文,其中9家先后启动发行程序并发布招股意向书。从这9家公司公布的发行费用来看,称之为“天价”一点都不为过。

9只新股计划募集资金总额近55亿元,其中发行费用达4亿元之多,约占募集资金总额的7.4%。

这9家公司中,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费用最高,包括各项费用在内总计发行费用7154万。相对于9.31亿的募资计划而言,发行成本显然有点高。

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募资13.08亿元,为9家企业之最,总发行费用约4881万元,比例最低。

另外几家的发行费用,都在三四千万元左右。

一家企业从开始准备上市,到最终发行完毕上市交易,其间花费的发行费用包括保荐费用、承销费用、审计验资费用、律师费用、信息披露费用以及其他的上市初费及登记托管费用等。

发行费用中,保荐承销机构收取的费用占大部分。“企业上市初期投行会有一笔几百万的保荐费用,股票发行完成后,我们才能拿到最终的承销费用,承销费用才是大头。”华南某券商的一位投行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以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特科技”)为例,公司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由于募资规模较小,投行为公司设置底线条款。即除了800万元保荐费用以外,北特科技需要向承销机构支付募集资金总额7%的承销费用。如果承销费用低于2000万,则按2000万支付。

北特科技的其他发行费用还包括审计验资费用387.60万、律师费用93万、信息披露费用395.45万、上市初费及登记费32.667万元。发行费用3709万元与募集资金总额相比,占比达19.82%,其中投行拿走75%。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上市对企业而言已经不再那么有利可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上所述,融资显性成本很高,需要支付动辄千万的发行费用;二是时间成本过高,与之前2~3年完成上市程序相比,当前IPO积压严重,上市周期拉长,不利于企业把握发展时机;三是发行市盈率压低,上市价值倍增效应有所减弱。

投行的尴尬

在拟上市企业IPO过程中面临的成本不断提高之际,一直因中介费过高饱受诟病的证券公司也表示无奈,曾经风光无限的投行业务似乎正在遭遇尴尬。

由于证券公司牌照有限,投行业务具有一定垄断性。在这种可以“躺着赚钱”的情况下,投行更多的是在从事通道业务,定价功能发挥不够。这也是其频受“天价收费”指责的一个原因。

上述北京券商投行部高管日前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他对行业现状的无奈。“对于几千万的保荐承销费,市场上有一种声音,指责投行拿得太多。”他称,投行确实曾经是一个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但是随着成本持续上升,员工工作越来越累,公司赚钱却越来越难。

他算了一笔账:一个项目配两个保荐代表人,以及几个配合人员,一年人力成本综合下来要500万。由于IPO暂停,排队企业积压,现在一个项目周期短的3年,长的6年,这块成本就在1500万~3000万元之间,与保荐承销费大体持平。

截至6月5日,在证监会排队IPO的企业尚有619家,另外新申报公司还在源源不断加入。其中,多数企业都是在IPO暂停之前就已开始排队。

以已经启动发行的一心堂为例,公司2009年就启动了上市辅导,2010年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发行上市相关议案。到2012年IPO暂停时,公司已经通过了发审会,随后进入一年多的漫长等待。

《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随着新股发行改革中监管层对投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投行的工作量也因此大幅增加。投行人员需要更早地进驻企业现场,帮助企业规范工商、财务等方方面面,工作也变得更细致、更“辛苦”。

“现在投行人都不是在证券公司上班。”一位保代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一个月在公司的时间就一两天,其他时间都在项目公司。

一边是企业抱怨“融资难、融资贵、上市遥遥无期”,另一边是投行抱怨“活多、钱少、离家远”。同样叫苦连连的,还有PE、VC等一级市场投资者。

北京一位PE人士最近舒了一口气,他们投资的一个IPO项目终于在近日向证监会成功递交了申报材料。他告诉记者,目前看来要到2017年才能轮到自己的项目上会审核,加上1年的限售期,他们投资这一IPO项目的总周期在6年左右。

“项目周期长,投资年化收益率大大降低。由于二级市场长期走弱,单笔投资收益也下降,溢价不高。”该PE人士称,近期政策变动性大,项目在2017年能否上市还依然是个未知数。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