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经 >

淡马锡5亿美元入股对冲基金Dymon 种子基金模式

来源:时间:2014-05-13

淡马锡5亿美元入股对冲基金Dymon 种子基金模式。

亚洲对冲基金业中又迎来重量级种子投资者。

5月12日,新加坡对冲基金Dymon Asia Captial(下称“Dymon”)宣布与新加坡政府主权基金淡马锡达成合作,淡马锡承诺初始投资5亿美元,由Dymon管理。该项资金将用于开发新的投资策略,包括支持新的基金经理推出自己品牌的对冲基金。而淡马锡自身将成为Dymon的少数持股股东。

成立于2008年的Dymon是亚洲领先的另类投资管理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新加坡。截止到今年5月,Dymon旗下管理资产规模近40亿美元,主要为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福利和捐助基金、金融机构与家庭部门管理资产。

与淡马锡的此项合作令Dymon在传统对冲基金业务之外,新建了一个种子基金平台。除了为对冲基金经理提供早期资本外,Dymon还将提供全面和持续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融资服务。通过管理所有非投资职能,令基金经理能致力于投资和交易活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初创阶段的经营风险。

“现在亚洲市场上有一个缺口,国际投资人对亚洲绝对收益的产品有很大兴趣,但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而供给方面,亚洲确实有很优秀的基金经理,但"单打独斗"发展成为国际投资人可以投资的对象要很长时间。需求和供给都有,但中间缺少一个桥梁。”12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Dymon总裁兼合伙人罗佳斌表示。

单笔投资1亿至1.5亿美元

金融危机后,对冲基金行业面对新兴基金经理融资环境困难、合规要求大幅提高的新环境,种子投资的模式在欧美市场逐渐兴起。

“合规监管要求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行业有很强的负面选择,刚创立的小基金难以满足合规要求,而如果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国际上大投资者就不会对其投资。”罗佳斌指出,而打造一个符合要求的中后台,一年的成本可能高达200万至300万美元,对于资金管理规模不足1亿美元的小基金来说,无力承担起这样的中后台。

对冲基金一般收取资产的2%作为手续费,再从投资收益中分享一定比例,例如20%。如果资金管理规模不足1亿美元,每年200万至300万美元的中后台运作成本已经将手续费收入消耗殆尽。而种子基金在中后台方面提供的支持,往往令刚起步的对冲基金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投资和获得高额回报上。

Dymon新业务推出的第一笔投资投给了SAC Capital Advisors前基金经理Carl Vine的Port Meadow基金,该基金为全球股票多空对冲基金,主要投资于亚太区,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亮相,初期计划募资5亿美元,其中包括Port Meadow、Dymon以及淡马锡提供的合计1.5亿美元的种子资本。

“Dymon是要打造起一个平台,不会只做一单。”罗佳斌表示,Dymon和淡马锡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而日后挑选基金经理的决定都将由Dymon全权负责,基金经理人的过往业绩、整体资产配置等均是影响决定的要素。

与国际其他种子基金一样,Dymon与Port Meadow基金之间也有收益分成协议。按照黑石、高盛、Reservoir等国际种子基金建立起的国际行情,单笔种子投资的规模一般在1亿至1.5亿美元,种子基金分享对冲基金收益或管理费的20%至30%。

罗佳斌透露,Dymon的分享比例与这些国际玩家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国际玩家通常设定一定的投资回收期,而Dymon在投资期限上则可能更灵活。“黑石、高盛一般是作为一个产品提供给客户,从客户那里融资后,对对冲基金做出种子投资,一般有3年或者更长些的投资期限。” 另外,种子基金一般不提供中后台服务,而Dymon平台的模式是从资金到运营一切负责到底。

亚洲空缺

“(种子投资)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模式,但国际性的种子基金在亚洲做的并不多。亚洲本土虽然一直有种子基金,但规模不大,单笔投资一般在2000万至3000万美元,少有达到1亿美元国际准线的投资。”罗佳斌介绍。

去年,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都曾推出过投资于对冲基金的“种子”基金。中信证券旗下的中证期货建立起一只规模达到20亿元人民币(约3.3亿美元)的“种子”基金,用以支持中国本土的对冲基金。

招商证券和嘉实另类投资集团合作向对冲基金提供种子资金的孵化平台——“嘉实资本中国阿尔法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推出了一只专注投资于对冲基金的复合式基金产品,投资于选中的对冲基金团队。

“种子基金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鸡跟蛋的问题,如果种子资金规模不够大,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基金经理,但在亚洲,目前能够提供种子资金的机构还是相当少。”罗佳斌表示。

金融危机后,合规要求的提高,也曾让部分对冲基金通过共享第三方合规平台的方式来解决高成本问题。不过,罗佳斌坦言,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对冲基金的规模往往受到制约,难以快速成长,“近几年对冲基金投资群的主力是欧美的机构投资者,可以说,没有自己的合规根本不行,如果投资者不看好合规外包的做法,有选择余地的投资者可能就不会选择投资这类对冲基金。”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