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宜信模式风险隐现 P2P行业监管出拳刻不容缓

来源:时间:2014-04-16

宜信模式风险隐现 P2P行业监管出拳刻不容缓。

新华财经4月16日电(李天真)在日前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上,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为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范和监管,国务院日前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做了分工,决定由银监会牵头来承担对P2P监管的研究。

而就在此前的4月8日,号称全球最大的P2P平台宜信,被爆出现8亿元坏账。一时间,P2P行业监管问题成为了财经领域的热点话题,而宜信模式的争议也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目前,国内P2P网贷主要有三种模式,纯线上、线上线下结合和纯线下+债权转让,宜信即是第三种的典型代表。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中有两个底线不能碰,一个是非法集资,一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另外P2P平台不能办资金池也是警示红线。

而宜信在其成立之后的8年的时间里,却恰恰在这几条线上频遭质疑。P2P监管在此时被提上日程体现了决策层对于行业发展乱象的担忧。

嵌套模式引爆坏账连环风险

针对8亿坏账的消息,宜信方面表示:“相关网络媒体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公司正在积极跟进处理。”宜信相关人士表示,宜信在东北项目众多,目前内部正在调查中,无法给出具体回复。

翻看宜信的历史,不难发现,宜信最早是作为P2P平台,进行个人小额信贷业务,但是随着宜信的成长,从2012年起,宜信在P2P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第三方财富管理业务。相比其他第三方,宜信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了很多地产有限合伙项目,据宜信内部人士透露,这部分业务规模已经接近300亿元。

事实上,宜信介入的是利润空间更为丰厚的地产有限合伙基金的发行。由于宜信是P2P起家,客户积累主要是可投金额在10万元至30万元的群体,而有限合伙企业的总人数又不能超过50人。因此针对那些动辄上亿的地产项目,宜信需要多个有限合伙企业来 一层层地“嵌套”,从而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但是如果投资的工程出现问题,在建工程不能向非金融机构抵押,只能抵押到委贷银行名下,通过银行去追回投资等则非常困难。

现实是,行业内主要靠信用体系支撑,而线上业务,发展还不成熟,资信联网等基础条件还不完善,宜信作为专业的信贷平台,风控评估是最基本的能力,一味的追逐高利率回报,其背后的风险不言而喻,宜信,不该不知道其后果。

“非法集资”指控由来已久

2013年8月,包括宜信重庆分公司在内的五家P2P网贷公司接到重庆金融办等监管部门的整改通牒:清理债权债务退出市场,涉及金额共计4.86亿元。

对宜信重庆分公司的指控主要包括三项,第一,向出资人担保并承诺固定收益、参与借贷、销售理财产品,涉及1.07亿元;第二,以入股投资公司形式私下承诺年固定收益,涉及3.34亿元;第三,发行销售附固定收益回报的商业预付卡聚集资金,吸收的资金并未直接进入借款人账户,而是进入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账户,再向不特定对象放款,涉及金额0.42亿元。面对监管部门的指控,宜信始终未作出正面的实质性回应。

宜信CEO唐宁曾经表示,宜信采用的是债权转让的模式开展业务,这与非法集资并不沾边,这种债权转让符合民法规定。事实上,投资者与借款人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投资者看到的是一个借款人列表,一项资金分散给多个借款人。每笔资金借给多个借款人,按照宜信方面的解释是,这种做法是将风险分散,最大程度上的来保障资金安全。但是,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对接关系被精确到如此细化的程度,资金需要首先汇集到宜信的平台,再由宜信进行分配,这就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资金池,而资金池恰恰是银监会为P2P划定的三条红线之一。就在去年9月,银监会还曾提示,P2P信贷服务中介机构有转变为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示,从目前的操作流程来说,P2P模式确实存在非法集资的可能,一些较大的机构没有发生风险,是因为公司的内部管理、平台运行和个人道德暂时还能兜底。那么,兜底还能够兜多久呢?

跨界被指力所不能及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宜信爆发8亿贷款坏账风波与其P2P业务并无直接关系,而是由于这两年宜信向大项目延伸,做类似房地产基金业务所造成的。

报道称,宜信拥有财富管理和普惠金融两大业务,在原有P2P模式已衍生出T2P,B2P等多种方式,资金端来源更为多样化,使得其“仗着”资金的优势觊觎其他行业的投资。而有关8亿元坏账的传闻和其他地方房地产项目不济的风闻恰恰折射出宜信线下风控能力的不足。事实上,银行拥有的征信系统并没有对P2P业务开通,宜信扩展线下投资,无疑是对自身征信乏力的施压,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风控正是扩张的首要条件。网贷之家负责人徐红伟表示,此前红岭创投、E速贷和365易贷都尝试过扩张,但是均难言成功。徐红伟指出,扩张的难点在于风控,很多本土化的融资需求并非外地人和外地机构能够轻易驾驭,跨界亦是对投资的考验,而业务面的扩张风控就更是困难。与此同时,在每个网点培养出成熟的风控团队,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目前中国有网贷公司2000多家,发展规模参差不齐,而迅速扩张的行业规模使得行业乱象日益暴露。由于参与资金的运作,一些P2P网贷公司打破了网贷的界线,使公司性质由第三方中介转为吸储和放款的金融机构,而没有金融经营资质使之直接构成非法集资。

宜信作为业界的风向标,依靠风投资金高速扩张,而围绕宜信模式的争议不断涌来,包括商业模式透明度、坏账率数据真实度、自有资金流与贷款资金流不明晰、债权转让过于频繁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留白,但是作为P2P的定义,应该具备最基本的执业规范。

宜信能有如此过线运营的勇气,在于其建立了总额2%的风险准备基金。责任承担以风险池规模为限的举措,使得宜信在法律上将自身的平台信用与贷款损失风险完全剥离。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对债权进行组合再转让后,风险隔离都是空谈,宜信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完成风险隔离。

随着银监会牵头研究和制定相关P2P的监管,行业监管留白有望被补足,或许也正是这种机构平台的频频跨界越线,使得监管层对以宜信为代表的P2P业务密切关注,并决定终要纳入国家监管的体系中。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