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经 >

创业孵化器3.0版演进:直面运营压力 引入直投功能

来源:时间:2014-02-27

创业孵化器3.0版演进:直面运营压力 引入直投功能。

投中研究院此前发布报告显示,自1987年国内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至今,孵化器这一站在创业投资领域最前端的组织结构在中国已走过26个年头。

在厚德创新谷执行总经理邓永强看来,随着功能和模式的演进,孵化器的进化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清华科技园孵化器为代表的1.0版、以早期创新工场为代表的2.0版,而目前正在演化的孵化器3.0版随着业务多样化,开始出现分化现象。

和多数早期投资领域的机构一样,商业模式不明确的孵化器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资金运营压力,早年“房租换股权”等略显固化的运营模式已被证实难以持续,增加直投功能成为多数孵化器的转型中的必然选择。


运营模式演化

“房租换股权”模式逐渐被一些孵化器放弃,天使投资人杨宁对ChinaVenture表示,孵化器中的企业死亡率过高,寄望以房租换来的股权转化为营收很不现实,“绝大部分换来的股权最终化为一堆废纸”。

起点创业营合伙人查立称,创业孵化器的成本主要来自房租以及人力运营,在舍弃掉直接置换股权这一选项之后,孵化器运营者的主要收入渠道剩下政府补贴、征收部分房租以及活动赞助等。

以厚德创新谷为例,运营团队总共6-7人,所在的中关村鼎好大厦租金约为5元/平米/天,政府会补贴其中一半,最终会以接近3元/平米/天的价格转给创业团队。

“政府提供的房租补贴、运营补贴、活动补贴、税收补贴等可以拉低成本,我们通过孵化器全部贴给创业者,孵化器营收一般是打平成本,补贴后最多是微利,股东不可能分红。”邓永强说。

杨宁也认为,为了维持孵化器运营,应适当征收房租。因此对于一些成立较晚面积相对大一些的孵化器来说,“招租”成为首要工作,通常三个月到半年的孵化周期,在有些孵化器中会延长至一年。

“孵化周期先不论,填满再说吧,”北京一家孵化器的负责人指着2000多平米却略显冷清的办公场地对记者说,只要创业者承担得起已经很低廉的租金,他们很少主动要求其撤出孵化器。

另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孵化器对在孵企业持股的比例越来越少。起点创业营合伙人查立向记者坦言,自己2009年曾有一次失败的孵化器运营经验,“照搬了当时美国孵化器的模式,对所有在孵企业均有持股,算是一次‘血的教训’。”

再度出发的查立强化了筛选机制,他表示,起点创业营一年大概会接纳100家项目,常驻60-70个项目,但最终起点创业基金投资的项目仅占其中大约5%,以个位数计。


直投业务与场地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李竹同时也是厚德创新谷的发起人之一,他对这块孵化器资产的期许是“上市”。在市面上同类孵化器机构普遍遭遇成本压力的情况下,李竹信心何来?

邓永强向ChinaVenture透露,厚德创新谷正在进行一轮股权结构调整,引入新股东的资金即是为了随后开展的直投业务做资本储备。

“引入的资本规模不会太大,未来主要针对孵化企业进行Pre-Angel投资,单笔数额在几十万,资本滚动运作,2年-3年一个循环,A轮退出,”邓永强对孵化器业务未来的预期是,财务报表仍然不盈利,但估值会持续提升。

在孵化业务开展的同时引入直投业务,这与起点创业营的模式异曲同工。据查立介绍,起点创业营的主要赢利点也在股权回报上,但与厚德创新谷自建直投团队有所不同的是,起点创业营旗下的孵化器与基金是两个独立团队,“我的孵化器可以说是个准公益项目,作用就在于为项目选择提高保险系数。”查立说。

快人快语的邓永强对此的态度更为直接,“没有投资功能的孵化器全是耍流氓”。另外在他看来,在中国,一个孵化机构是否能提供办公场地也至关重要。

国际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几乎不为孵化企业提供办公场所,邓永强表示,厚德创新谷在发起设立之前也曾广泛考察,最后的结论是,在地方政府补贴支持下,办公场地的保障目前对改善创业环境是重要一环,也必须为基金与团队的磨合提供现实空间。

正因为如此,邓永强对创业咖啡模式持保留态度,“很多功能缺失,优质项目融到钱就走,长期泡在里面的都是差项目,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在采访中,查立与邓永强均提及一种由房地产开放商主导的孵化器,这是另一类“有场地、无服务”的模式。“一些有捂盘需求的开发商,在楼盘商业配套以及交通都不完善的情况下,拿一部分出来做孵化器,房租收一点是一点,还有政府补贴可以拿。”邓永强直言,这类动机不纯的孵化器鲜有做出成绩的。

“结合美国经验和中国特色摸索下来,未来孵化器的发展方向是有场地、有基金、有导师、有产业资源背景、有政府政策配套。”邓永强总结称。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