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

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海外难以并购到好的企业?

来源:时间:2014-02-12

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海外难以并购到好的企业?。

现在海外并购火了,有不少国内的上市公司、PE机构也在积极寻找海外并购的目标,这其中有不少都是A股思维,甚至还以A股上市的盈利标准来要求海外的财务顾问公司帮忙寻找欧洲要出售的公司,这都是按照自己的想象而不是国际市场规则来做跨境并购。

实践中,中国企业做跨境并购没有什么优势,想收购一个好的企业非常难,这并不是有资金实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中国企业在海外难以并购到好的企业有如下几个原因:


1) 决策过程漫长,错过时机

在国际市场上,一个并购的机会出来,全球的PE和战略投资者都盯着。中国企业收到投行或财务顾问的推荐,决策过程往往太漫长,花了不少时间论证,等抽出空来想接触目标公司,已经被别的公司抢走了。据说当年摩托罗拉第一次出售时,联想就是稀里糊涂错过了时机。

中国企业对并购机会的判断也往往是基于短期的业绩和股价支持需要,而不是长期的战略思路。因此在合适的收购标的公司出现时,无法迅速地作出反应。


2)在国际市场上“不受待见”

其实国际市场上有不少好公司都在出售,但很多不愿意卖给中国人。美国的公司不卖给中国人是“中国威胁论”,以国家安全的名义不卖给中国。而欧洲的公司不卖给中国人是因为欧洲人的贵族心态,觉得几十年、上百年经营下来的品牌美誉度,即使出售了也希望这牌子的品质能保持下去。很多中国公司不讲战略的“土豪作风”让骄傲的欧洲人不敢卖给中国。

其实近几年有不少国际知名品牌在出售,有些中国企业也在尝试与之接触,但中国企业不懂如何与国际企业谈战略,有的企业也没有请到正确的跨境并购财务顾问,因此往往是无果而归,甚至还在国际市场上留下了对中国企业的负面印象。


3)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

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和国际市场上的并购完全不同,很多企业是依赖并购拼凑利润。并购往往成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利益输送的工具。成熟市场上一家企业出售的时候往往会聘请投行或财务顾问公司接触世界范围内的潜在买家,进行拍卖。而中国公司对国际上并购的拍卖流程不熟悉,在前期交换信息时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无法跟上拍卖的进度,也就无法购得优质的公司。


4)没有真正的战略眼光

中国的企业家在做海外并购的时候往往都有一番雄心壮志,想要收购世界上最好的品牌。这有点像女人买包,不管年龄、职业、自身个性,都想买LV或香奈儿,有些人买了之后并没有合适的场合来背或者背着不好看。中国企业家心目中理想的并购目标可能与自身的实力、管理水平和市场经验并不匹配。海外并购抓住机会的前提是企业家有想法、有理性科学的并购战略。

在成熟市场进行收购时,卖家为了挑选最适合的买家,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你收购的战略是什么?”战略不仅仅是用来规划自己公司未来发展的,也是用来说服交易对方的,用来表现自己的诚意以及收购后生意的可持续性。战略有说服力,交易的成功可能性也就越大。

再回到联想的并购,联想国际化的战略一直就是注重拓展市场份额,这次也是如此。联想看重的是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提高,而不是盈利水平。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时,IBM的PC业务处于净负债5亿美元的状况,2002年1.7亿美元亏损,2003年2.6亿美元亏损,2004年上半年1.4亿美元亏损。收购宣布后联想股价也短暂下跌,但收购后这些年来联想的股价表现好于主要竞争对手IBM、戴尔,也好于恒生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

收购合同的签订真的只是并购完成了第一步,换了新的老板,接下来并购整合可能会让一个亏损企业起死回生,也有可能高位接盘,风光了几天就落下一地鸡毛(这就和前几年媒体上叫好的那些PE投资项目过了两年被报道出了问题是完全类似的情况)。很多时候并购的后续报道才能逐渐揭示出并购策略的正确与否。事实证明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烦恼才刚刚开始。很多中国企业大举进军海外市场的雄心壮志和不成熟的战略思想、整合能力不能匹配。

并购只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战略本身。企业为了并购而并购,即使短期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也必然会在更长的时间段里被打加原形。在海外并购复杂的交易背景下就更是如此。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