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经 >

P2P的4大常见认识误区

来源:时间:2014-01-24

P2P的4大常见认识误区。

据2013年7月发布的《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显示,2012年末,国内P2P贷款服务平台超200家,年增长速度超过300%。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平台逾期率最高可达14.38%,平均坏账率为1%。


伴随P2P平台野蛮生长的是正规平台的躺着中枪。作为似懂非懂的看客来说,如果从根源上对P2P存有误区,即使“行业标准“和”107号文“把条例定的再细,与你也无用。以下就是大众对P2P认识的4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认为P2P平台都是同一种模式

想当然的以为把线下交易搬到线上,平台同时对接出借人和借款人就是P2P了。然而笼统的P2P却蕴含不同的操作模式。第一类是纯线上模式,即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借款人只需在线传输身份证、银行流水账单等;第二类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资金借贷活动不变,但平台所属风控团队会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第三类是担保机构的平台模式,通过与线下的担保、小贷或典当公司合作,让上述第三方独立公司为借款人提供担保,P2P只提供撮合交易;最后一类是纯线下模式,即出借人的理财资金通过线下来募集,借款人的寻找和审核流程也是通过线下来实现。


误区二:认为P2P平台都是同一种产品

P2P 网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渠道,因产品要素简单直白,投资人可自助选择投资项目,而误认为P2P就是1只产品,但实际上P2P因操作模式的不同,各类产品千差万别。最熟悉的是披了互联网金融外衣,却挂钩货币基金的P2P平台,该类产品收益会随行就市,但大都隶属保本型理财产品。同时因有无抵押物,还可将产品进一步分为实物抵押类P2P和信用贷款类P2P。后者为了实现本金保障往往与”担保函“或”风险准备金垫付“进行组合。事实上,因投资模式的不同,还可进一步细分成直接债权类和债权转让类,后者以个人名义进行借贷之后再将债权转让给各个小额出借人。


误区三:认为有担保风险就小

担保公司有融资性与非融资性之分,只有前者的经营业务包括替借款人担保,而后者主要做一些类似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前者可以兼营后者的业务,而后者不能经营前者的业务。一部分投资人看到“担保“二字是完全想不到担保公司还有资质之分的。

而在关联模式下,担保公司还存有“左手倒右手“的风险,即P2P平台和担保公司是一家人。投资人通过P2P平台将本金借给借款人,并由担保公司对本金进行全额担保。看似第三方独立的担保公司压根不“独立”。如此一来,担保就像左手保右手。一旦平台倒闭,或卷款跑路,“担保函”就是一纸空文。

事实上,担保公司还有资本金限制。它的最高杠杆是10倍,即1000万的注册资本只能做1亿的生意,这让它很难覆盖所有的投资本金(特别是信用贷款的情况下)。


误区四:认为收益越高越好

有些投资人一听P2P投资,就想当然地问收益能否做到18%。事实上,正规P2P平台在确保本息安全的前提下,收益6%-13%才是正常。先不说,如收益做到18%,贷款人承担的利率会超银行4倍红线,此类平台极有可能存有拆标、贴息、作秀之嫌。某些平台因风险准备金垫付机制,不足的收益会由平台先行垫付,短期看投资人获益,但因金融存在滞后性风险,挤兑风险极大。因而,投资人在选择P2P网贷产品时,因综合考核门槛、保障手段、风控模式,而不仅仅只关注收益。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P2P有更深入的认识了呢?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