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 >

信托业刚性兑付:谁的童话?

来源:时间:2014-01-24

信托业刚性兑付:谁的童话?。

中诚信托 “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将于1月31日迎来30亿元本息兑付大考。

金开1号信用风险早已爆发,但临近到期兑付情势不见明朗,信托公司与代销银行的博弈是主要原因。

一旦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信念被摧毁,信托这种资产类别可能会被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抛弃。


对工商银行、中诚信托及“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来说,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不只是春节的倒计时,更是谁来承担巨亏损失的倒计时。

中诚信托 “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将于1月31日迎来30亿元本息兑付大考。1月23日晚,中诚信托发布了一期最新公告,项目融资人振富能源公司旗下的交城神宇煤矿、白家峁煤矿资产处置取得积极进展。中诚信托还称,正在与有意向的若干投资者商谈,就具体投资细节加紧磋商。

上海的投资者张平(化名)当晚获知了这个消息,却不敢轻易放松。“明天还是打算去银行、银监局沟通,”他对腾讯财经表示,“不到最后一天,不确定本息能够准时到帐,其他的一切说法都不算数。”

回想2011年初,张平赴位于上海的工商银行私人银行总部签约认购300万元的信托计划,客户经理的承诺言犹在耳。“当时我原以为是跟工商银行签,合同到手才发现委托人是中诚信托,”他说,“客户经理解释说,这就是银行的项目,只是找个信托发,保本保息绝对没问题。”

三年后迎接他与全国各地数百名投资者的却是金开1号兑付困难的现实。一些投资者之前显然没有对认购的信托产品兑付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事实上,不仅是这一信托计划的口头承诺有实现不了的可能,整个信托行业的刚性兑付童话都在面临考验。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腾讯财经强调,应允许信托产品出现违约。就这一案例而言,他认为工行如果没有法律责任,就不应该为“诚至金开”产品兜底;银行销售加上合作的信托公司,风险链条不长,也不会引发美国式次贷危机。

预期收益率10%的信托产品烂尾始末

中诚信托于2011年2月1日推出了“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分两期募集30.3亿元资金,对山西的煤矿企业——振富能源集团进行3年期股权投资,到期回购,预期收益率高达10%。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负责了项目的代销。中诚信托担任受托管理人,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为托管银行。信托资金被用于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资源价款及受托人认可的其他支出。

但2012年开始,振富能源集团开始面临一系列关于非法集资和吸收地下存款的诉讼。作为受托人,中诚信托开始了资产处置,但振富集团旗下资产一盘散沙,部分矿产被迫停工,公司现金流难有起色。维持了几个季度的利息分配后,融资人支付股权维护费也出现了困难。

至2013年末,交城神宇煤矿虽取得了开工批复,但尚未获得国土厅的采矿权证;白家峁煤矿的报批手续未获得政府批复;内蒙煤矿于2013年一季度以3.5亿元低于评估的价格被转让,且划拨至信托专户的仅有3210.45万元。

今年1月,中诚信托公告坦陈,信托财产在2014年1月31日前变现还存在不确定性,且不排除通过诉讼方式向相关主体主张权利,以最大限度维护受益人的利益。

投资人一度期待由与工行深有渊源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出面接盘这项已经“烂尾”的信托计划。但接近华融资产的人士透露,没有听到相关风声,“华融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也需要盈利,不能专门给工行收烂账。”

过去三年里,振富能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共涉及8起诉讼,帐内账外融资数额据称高达50亿元。项目运作严重受阻、行业经营风险暴露、抵押资产价值折损、纷繁复杂的债务纠纷,为该信托计划的到期兑付打上了死结。

工行与中诚信托谁来兜底

多名受访人士认为,金开1号信用风险早已爆发,但临近到期兑付情势不见明朗,信托公司与代销银行的博弈是主要原因。

有投资者透露,工行私人银行推介项目时的说辞是,工商银行山西分行由于不能贷款给振富能源集团,才转借信托通道发行产品。不过2012年振富大股东事发时,工商银行曾对外宣称不会为这一信托计划兜底。

一家信托公司合规部负责人认为,在金开1号事件中,信托公司和银行双方都存在错误认识交易架构中自身角色的情况。“银行自认为只是销售方,不承担兑付责任,中诚信托自认为只是通道,”他说,“按照信托关系看,很难讲中诚只是通道,信托公司在尽职调查环节没发现民间高利贷问题,显然是个重大疏漏。”

从费率安排来看,工商银行作为代销和资金托管银行收取4%的费用,中诚信托费率仅0.5%。一信托公司项目人员分析,这表明工行在项目中处于主导地位,不过中诚信托仍有做足尽职调查的义务。

考虑到这是集合信托而非单一资金信托,他认为金开1号不能归类为典型的通道项目。在单一信托中,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原状分配条款避险,即信托计划结束时,受托人有权利以信托财产原状返还委托人,而本项目则不然。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由于民间集资这一瑕疵,该信托计划在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银行账户、采矿权证、股权质押、开复工进度八个方面的风控措施都显得不堪一击。金开1号还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信托受益权进行了分层配置,这本应是让融资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一种手段,但委托人认购优先级资金30亿元、振富集团两名大股东作为融资方认购3000万元一般受益权资金,这一“结构化”设计比例悬殊,实际效果可谓形同虚设。

对工行而言,该行华南某分行人士分析,金开1号事件可能引发信任危机,因此并不能说工商银行毫无兜底的动力。“几百万起售的信托产品,合约往往都数百页,许多客户是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看明白,最重要是靠对银行的信任,”她说。

一位投资者透露,虽然所在地支行负责人多次安抚,但事情一解决,他还是计划从工商银行撤资。

事实上,银行代销信托产品中的不规范行为近年已经引起监管层的关注。上海银监局2013年4月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代销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银行建立收录全部产品信息的查询平台,并对销售过程实施录音录像同步监控。

上海银监局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提示公众,首先需要注意银行销售人员所有的口头表述是否都能在合同中找到明确条款作为依据,这可以判别是否存在误导销售;其次,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看清楚与自己签约的对方到底是什么机构,以区分该产品是代销还是银行自有。

金开1号或成违约先例

从2010年年末的3万亿元到2013年末的超过10万亿元,中国信托资产规模高速增长,刚性兑付纪录的维持是一个不容小视的支撑因素。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金开1号如不能按约定偿付,绝不会被投资者视为个案。一旦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信念被摧毁,信托这种资产类别可能会被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抛弃,甚至引发与银行挤兑类似的信托资产挤兑,进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开1号很可能成为一个巨型炸弹的导火索。

他判断出现诚至金开1号信托违约是小概率事件,“刚性兑付”不会就此终结。无论是从金融系统的稳定,还是从相关双方的声誉来考虑,都不能允许违约情况的发生。

“工行、中诚信托手段都比较丰富,考虑到双方的资源配置能力,我觉得配合起来还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上述信托风控部人士也推测。

另一种声音是,不排除政府、监管层允许金开1号违约,打破刚性兑付先例。毕竟刚性兑付不获得法律的支持,对信托公司也没有硬性约束——按照《信托法》,信托公司其实不能承诺信托计划的收益,也不能履行信托计划正常损失的赔偿义务。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分析,过去信托公司对产品有刚性兑付的“潜规则”,融资类信托往往被投资者预期包含信托公司的隐性担保,但近几年信托大扩张,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出信托能够刚性兑付的能力。全行业2356亿元权益承载了4.9万亿的融资类信托,兜底或已力不从心。

值得警惕的是,2014年信托到期量将超过2013年的50%,违约事件爆发的数量可能同比大增。2013年的到期信托金额大约对应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发行量(3.5万亿),2014年的到期信托大约对应2012年二季度到 2013年一季度的发行量(5.3万亿)。

“刚性兑付是不可持续的。无论中诚最终兑付与否,信托行业都要反思,”上述信托公司风控负责人分析,“一方面,信托要回归信托本源,在业务操作中充分体现出受托人的责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需要加强,特别是具体到区域性、行业性、个体化的风险。”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