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经 >

P2P地位尴尬求认可:竞争中谋转型 做PE也是未来

来源:时间:2014-01-15

P2P地位尴尬求认可:竞争中谋转型 做PE也是未来。

所谓P2P,就是指有资金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人,通过第三方牵线搭桥,使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从而获得收益。这些年,第三方市场异常活跃,P2P俨然成为新的理财替代品。繁荣的背后滋生风险,2014年,行业混战是否会持续?优胜劣汰之后,P2P是否能摆脱现有尴尬,走上有监管的道路?

监管空心,企业良莠不齐

近年来,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P2P逐渐从“不能说的秘密”走向光明,不少人从中嗅得商机,也看到其中利润,纷纷投身P2P行业,2013年宁波市区就涌现了大量P2P机构。据悉,单2014年1月,就有10余家机构要挂牌营业,而这其中还不包括私人借贷。

陈军文是甬银汇通的总经理,在行内已站稳脚跟的他依然觉得压力巨大。“P2P乱相源自于行业监管空心,一张身份证,两三万元的注册资本就可注册一家第三方咨询机构,虽然从事金融业务,却不受银监会的监管。”他担心行业恶性竞争,害怕一些风控失效的企业出现兑付危机,最后做烂了行业的形象。

这两年,P2P出问题的案例不少,大多出自近两年风生水起的网络P2P业务。一直做线下P2P的陈军文说,自己也曾跃跃欲试,但觉得其中的隐患太多,负面消息也太多,对于投资者来说,网络不可控,还是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他觉得现在参与网络P2P还不是时机,盲目参与反而会连累目前已步入正轨的线下P2P业务。

地位尴尬,希望得到认可

对于脚踏实地从事P2P行业的第三方机构来说,最希望的是有行业规范,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身份依然尴尬,每每有行业监管的风声放出,最后却总是不了了之,备受关注的温州民间金融改革效果似乎也并不如预期。

有了监管,对投资者来说多了份保障,对于P2P机构来说,则可以借助人行的征信系统控制风险。为了控制风险,陈军文只好在源头上卡住风险,只做抵押贷款,不做信用贷款,车辆必须是宁波本地车,房子必须是老三区的房子,贷款方必须是宁波本地人,抵押都做公证。当然,这只是基本条件,在宁波,很多如陈军文一般的第三方负责人,不停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着自己的硬标准。

但是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涉及财产纠纷,公安部门很难介入;涉及纠纷官司,持续时间往往很长;涉及产品、运营模式,必须时刻兼顾法律红线。所以很多有实力的P2P机构依旧不敢走出宁波,寻求更大的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因为银行借贷严格,很多小企业实际很难从银行贷款,要发展往往得求助P2P机构,经过多年发展,有些P2P企业有自己的征信系统,有自己的渠道,俨然是一家“小银行”,缺的只是一张牌照。但是从短期看,监管机构很难发放牌照给P2P机构,也就是说,这种尴尬可能将继续存在。

对手很多,竞争或更激烈

排除人为的恶意诈骗,P2P企业倒闭,大多源于风控的失效,当出资方越来越多,机构却难以消化这些日益增长的资金时,有的就会降低借贷门槛,而风险就在其中一点点加大。

陈军文说,从2014年的趋势看,P2P机构的数量依旧在增长,而他打算在新年依旧主打低借贷利率,以低价换市场,同时在风控团队建设上继续加大力度。

如今,实体经济依旧不景气,有的企业不再扩大资产,也想将触角伸到P2P领域。未来,影响P2P行业发展的有三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房价如果跳水,就会造成抵押物贬值,一个则是国内范围的龙头公司出现倒闭,造成行业恐慌,一个则是大财团介入P2P行业,凭借品牌、资金实力,从现有的P2P企业手中抢占市场。

看到这样的危机,很多P2P企业也在谋求转型,成为一家可以代理信托、房地产基金、私募股权(PE)、阳光私募的综合理财机构,寻求战略伙伴,或许这将成为很多P2P企业做大做强后,可以期许的未来。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